咨询微信:duoyu7985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动百科

重庆市儿童心理专家王敏建:30%的成人犯罪源于成人多动症

类别:多动百科

        专家简介:王敏建,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市心理卫生中心)儿童心理专家,精神病学硕士、儿科学博士;重庆市医学会儿科专委会神经学组委员,重庆市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工作十年。

        擅长疾病: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学习技能障碍),抽动障碍,儿童一般行为问题(如咬手指甲、吸吮手指、发脾气等),儿童睡眠障碍(夜醒症、夜惊症、睡行症等),儿童情绪障碍(如厌学、逃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智力障碍等疾病。同时能很好地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

        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SCI文章2篇。

王敏建专家

王敏建专家

        2004年,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考研时他报考“精神病学”专业时,同学们都称他为“疯子”,但是他毅然选择了精神病学专业, 在2007年硕士毕业后,到儿童医院心理科开始接触儿童心理卫生工作。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工作多年后,他发现临床上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需要精神科这门学科来处理,但是重庆市没有专门的儿童精神医学学科,广大家长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就医,于是他有了两个梦想,一是将儿童精神医学建立成学科,二是要让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等患者到成人期后也有地方就诊。

        2017年12月,重庆市唯一一家儿童精神心理特色门诊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开诊了,他的两个梦想都成真了。

        该门诊的开诊不仅意味着重庆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精神心理障碍患儿有了精神病学专业团队提供的综合性诊疗服务,还意味着,更多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将走进社区、学校,进一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他就是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市心理卫生中心)儿童心理专家、精神病学硕士、儿科学博士王敏建。

        考研时,他为何坚定选择报考“精神病学”专业?从医时,他的梦想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重庆市儿童精神心理特色门诊开诊的背后,有怎样的现状和意义?

        “疯子”的选择背后是一位善良的医生

        谈起当初报考精神医学时的志愿时,王敏建清楚地记得同学们给他的一番数落,同学们说“你疯了”、且取绰号“王疯子”、“王精分”等,虽然有这些嘲讽的声音,但王敏建坚定了他的选择。

        “我就在想,有这么多人去拯救人的躯体疾病,但是却忽略掉了人的精神疾病。现在有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医生去看,心理疾病患者比躯体更痛苦。加上我自己上课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因此就坚定地选择了精神医学。”王敏建介绍。

        2007年,他在重医附一院精神科硕士毕业后,在重医儿童医院从事儿童心理卫生工作,在接触儿童心理卫生工作后,王敏建医生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悔当初对精神病学的选择,也庆幸自己毕业后从事儿童心理卫生工作。

        在工作的第五年,王敏建的门诊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年门诊率达5000余人次,他惊讶地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心理障碍的患儿,多动症和自闭症患儿占了大多数。

        很多家长特别苦恼,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心理问题会影响进入学校和同年伙伴的人际交往;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去哪里求医,甚至经常困惑于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得心理疾病。患儿的疾苦激发了王敏建对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病症(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发育迟缓等)的研究,这一研究又是五年。

        这五年里,他利用休息时间看书、研究治疗方案、做科研等,在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不仅参与多项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国家重大课题、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等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围绕着多动症和自闭症,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8篇,SCI论文2篇。

        王敏建认为,为医先做人,艺高德先行,作为一个好医生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对待病人一定要有耐心。

        带着这样的信念,行医时,他对需要的病人都会留自己的微信和手机号码,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病人微信群,随时解答病人的问题;其次是作为精神科医生,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知识,要有好的人文修养,很多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知识能开阔医生的视野,能完整地看待每一位患者。

        “好医生的第三点:认认真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医学学无止境,并且医学知识很多理论更新很快,如果不学习,就不能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就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王敏建说。

        30%的成人犯罪是由成人多动症引起的

        王敏建告诉记者,儿童心理疾病在我国呈现高发病率、低就诊率、低辨别率的现状,其发病率为12.8%-16.2%,他特别指出,多动症和自闭症患儿在临床中占比较重,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5%-8%,其中70%的多动症会持续到孩子的青春期,50%会持续到成年;而自闭症发病率高达2.7%。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忽视,很多儿童多动症会伴随孩子到青春期和成年。成年后工作中,他们做事情时总是静不下来,没有头绪,成就低、经常换工作、常常自卑,生活中他们常常表现为酗酒、冲动、家庭暴力、危险驾驶等。

        据统计,30%的成人犯罪是由多动症引起的。

        王敏建指出,多动症是一个长期被人忽略,但是对社会稳定影响严重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中,成人多动症往往被误诊为焦虑障碍和人格障碍。

        如何判断是顽皮还是多动症呢?

        多动症的人会因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影响课堂纪律和人际交往;让老师和家长教育起来有很多困惑和烦恼;当然,确诊是否是多动症还是需要医生来判断。

        儿童精神心理疾病另一大类就是自闭症,这类孩子并不是传统认为的不与人说话不与人交往,王敏建医生指出,自闭症儿童绝大多数都会说话、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自闭症儿童都会与人交流、只是交流方式不一样;自闭症儿童通过早期特教训练大多数恢复很好的。

        “比如很多自闭症的儿童可能有特殊的才能,如果错过佳康复训练机会,可能他的生活无法自理,不能完成正常的义务教育,再好的特长都无法表现出来。如果医生能够及早的发现情况,对小朋友进行训练干预,他们就能够适应社会,发挥出他们擅长的部分,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王敏建举例说,他曾经接诊过一名患儿,孩子才上小学三年级,从小不擅长与同龄孩子交流,看电视不看普通小朋友看的动画片,而是看“我爱发明”等科技类节目;上课时不听课而是自己看物理书;这位三年级的小朋友会把压岁钱拿来买万用表,在阳台做物理实验,由于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另类”,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也表现出多次攻击同学的表现,为此,老师找来家长劝其退学。

        经过医生诊断,该小朋友患有 “高功能自闭症”,如果退学对他以后的成长及病情的恢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此,医生专程与老师进行沟通,希望他因人施教,让他顺利通过义务教育,这个孩子有可能会考上大学,让他长大后发挥自己的特长,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今,孩子在医生的帮助下,老师和同学也给予了接纳,孩子情绪有所改善,在研究物理的同时也开始遵守纪律了。有可能,这个孩子就是将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他的梦想 成为众多心理疾病患儿的希望

        “孩子为什么会患这个病?”、“走什么地方就医”这两个问题是从医十年来,王敏建在临床中听得多的两个问题。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孩子父母对于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原因的过度纠结以及就医的无措。

        在临床工作中,王敏建发现,他接诊的很多自闭症、多动症患者在成人后需要坚持医生治疗和咨询。为此,他心理萌生了第二个梦想,就是要让自闭症、多动症患儿成人后也有地方就诊。

在线咨询专家 注意力在线测评

多动症关爱:http://www.adhdchina.com/

温馨提示:多动症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影响,轻者学习困难,重者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及时帮助孩子,可以有效杜绝此类危害。如果您想更加清楚的了解孩子多动症,不妨点击权威多动症测评——美国范德比尔特诊断报告家长测评表


标签:成人多动症,多动症的危害,多动症影响,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关爱
    站内搜索
多动症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