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好发年龄是7-12 岁, 正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时刻, 应强调尽早诊断治疗, 否则将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病症将持续一生。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多动症患者注意力涣散,无法控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与地点;
2、多动症患者动作过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也无法安静下来;
3、多动症患者有冲动行为,无法在群体中与其他小朋友好好交流;
4、多动症患者学习困难,往往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比不上同龄的孩子;
5、多动症患者通常七岁以前就开始出现多动症病症。
6、病程需6 个月以上。
此外,还可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1、翻手试验: 将双手伸开靠拢平放桌上, 然后在原位置上将手掌和手背快速反复翻转, 动作显得笨拙、不协调, 或两肘同时摆动者为阳性。多动症儿童阳性率占85%左右.
2、脑电图检查: 异常者占45-90%。正常儿童中脑电图异常者可占10-15%,多动症儿童脑电图仅有40%的报告可与临床一致,故脑电图确诊本病无决定价值.
3、乙酸胆碱试验: 以l毫克/100毫升的生理盐水溶液稀释作皮内试验, 出现“ 鸡皮疙瘩”为正常( 阴性) 反应, 无“鸡皮疙瘩”称阳性反应。阳性反应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87%以上。
4、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行诊断性洽疗: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服苯巴比妥可引起嗜睡,服利他林后可引起兴奋、失眠;而多动症的儿童用苯巴比妥后则可使症状加重,活动反而增加,给利他林后则安静,症状改善。
儿童多动症强调综合治疗, 重点在于教育管理, 其次是脑电治疗,效果快的要数药物治疗, 并辅以饮食管理.
1、教育和训练是防治本病成败的关键。家长要理解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对孩子不能粗暴,经常壳罚打骂反会加重孩子精神上的创伤。要耐心地进行教育和训练,稍有进步,应予以鼓励,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
2、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既有学习困难, 亦有行为障碍者。本症尚无根治药物,目前用药仅能控制症状,以利于教育训练的成功。无明确适应症时, 禁忌滥用或过量用药。目前以中枢神经兴奋剂效果较好,常用药物有:
①哌甲酯(利他林、专注达等):作用积制可能是增加神经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有效浓度,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减少多动。按患儿体重设定药量,无不良反应后可于每早口服l 片,中午再加服半片,晚上不用服药,星期日、节假日可停药。用药数日后若效果不显,每日再增加半直至控制症状为止,治疗观察1个月,如无效可停药或换药。需长期服用,无治愈功效。
②右旋苯丙胺(苯丙胺):每片5毫克,服用剂量为利他林的一半。对利他林耐药或无效时可以试用。为了防止耐药,也可将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③咖啡因: 亦可单独应用或与上药交替使用。每日早、中午各饮一杯咖啡茶( 含咖啡因200-300毫克)
盐酸哌甲酯的副作用有失眠、头晕、皮肤苍白、精神紧张、食欲不佳、腹痛,其次为过敏反应( 如皮疹、尊麻疹、发热、关节痛、剥脱性皮炎等),个别的有恶心、眩晕、头痛、嗜睡、血压及脉搏改变、心悸、心绞痛、心律不齐、澹妄、动作不协调、运动障碍及精神病等。有报告哌甲酯可抑制肝脏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
右旋苯丙胶的副作用基本上与利他林相同。
两种药物均可抑制体重及身高的增长, 但停药后身高与体重仍可至正常水平。
3、饮食管理:少食含甲基水杨酸成份的食物,避免食用胡椒油、食物染料,不用铅印旧报纸包熟食品等。胎儿期、婴儿期应注意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铁质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