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微信:duoyu7985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多动

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均与“脾弱肝旺”相干

类别:儿童多动

        多动症与抽动症多显症与儿童时期(5-12)岁,均为行为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注意力、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能力等,病症有极大的可能伴随患儿一生,现已引起家长、医疗机构、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课题。
 
        多动症表现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度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抽动症是一种突发、快速、不可自控、一般无目的性的肌肉运动,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依据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临床表现,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病理特点,笔者认为该两种病主要是因小儿脾弱肝旺、阴阳失调所致,浅谈如下。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又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密切有关;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也甚为密切,病理上心脾两脏常互相影响。
 
        肝:藏血,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主动,藏魂,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小儿脏腑娇嫩,神气未充,感受病邪每易邪气枭张而壮热,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风内动,故《丹溪心法》谓小儿“肝常有余”。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属土,在志为思,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相对成人来讲更为迫切。然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这就形成了营养的需要量大而相对谷气不足的内在矛盾,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寒温不能自调,故常易为饮食所伤。即小儿“脾常不足”。
 
        儿童多动、抽动症的症状,在中医慢惊风、抽搐、瘛疭、筋惕肉等病症中有类似记载,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慢惊》谓:“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其瘛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为慢惊。”《证治准绳·幼科·唇口蠕动》谓:“唇为脾之华,口乃脾之窍。又阳明之脉,环唇口而交人中。阳明胃也,是以脾胃虚者,多有此症,不独病后而已。”
 
        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无以养肝,易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则见筋肉跳动、手足动摇、抽搐;肝风内动,风阳上扰,伤及头面,则头摇、眨眼、皱眉;肝的阳气升泄太过,肝性失柔,故多动易怒;肝血不足,血虚生风,筋脉失养也可见肢体颤动、肌肉抽动,血虚心失所养,神不得安,则神思涣散。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不慎,损伤脾胃,或肝失疏泄,克伐脾土,均可致脾运失健。脾失健运,一方面使水湿不行,痰浊内生,阻滞气机,脉络痹阻,而见行为异常之症。痰湿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失所主,故见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另一方面,脾失健运可使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虚不能温养肌肉四肢,则肌肉挛缩而颤,故见噘嘴、唇动、手颤等症,脾气虚则思虑不固,心神失养,则见注意涣散、多动不安。
 
        综上所述,多动症、抽动症虽表现为心肝脾肾多脏的功能失调,但与小儿脾弱肝旺的病理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其本质属本虚标实。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平肝熄风为主,再根据临床表现兼用滋阴补肾、豁痰开窍、养心安神之法,标本兼治,肝脾并调,平衡阴阳,以达(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的目的。

在线咨询专家 注意力在线测评

多动症关爱:http://www.adhdchina.com/

温馨提示:多动症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影响,轻者学习困难,重者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及时帮助孩子,可以有效杜绝此类危害。如果您想更加清楚的了解孩子多动症,不妨点击权威多动症测评——美国范德比尔特诊断报告家长测评表


标签:多动症,抽动症,多动症治疗,多动症怎么治

多动症关爱
    站内搜索
多动症关爱